全国服务热线:029-84185653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工程快报 > 正文
芯派智能电源电驱系统创新中心项目(一期)工程纪实
作者:本站通讯员  更新:2025-04-29 15:04  关注:17

          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万物争奇斗艳的四月,西安高新区智能创造高地迎来标志性项目——芯派智能电源电驱系统创新中心项目(一期)开始建设。该项目由国内高新科技企业芯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占地120亩,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幕墙5.58万平米。项目以“科技+生态”为核心理念,定位为中国智能终端与绿色能源融合创新的标杆平台,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车辆级芯片”技术生态。

         设计理念:科技赋能长安山水的文化表达

效果图1.jpg

该项目借鉴终南山群峰轮廓,模拟“秦岭叠嶂”的视觉张力,通过参数化设计的幕墙模块,形成0.3-1.2米进深不等的立体褶皱,体现错落层次感;利用阳极化铝板与Low-E玻璃的折射差异,在立面上形成晨昏渐变的光影带,实现光影效果;幕墙玻璃采用超大超宽设计理念,让欣赏者置身,“八水绕长安”的流动美学:以渭、浐、灞等八水曲线为灵感,通过幕墙玻璃的颜色变化、孔铝板、灯光等工艺,打造“立体秦岭”的立面视觉效果。

效果图2.jpg

         项目施工难点

在项目前期策划中,公司对项目定位为打造西安幕墙标杆工程。从进场临电、库房布置,样板实施、工序施工及验收到工程重难点及方案论证等做了细致的部署安排,明确项目的定位及目标。

在工程前期复盘中,针对该项目2号楼东立面内廷报告厅超大尺寸玻璃(2366*5984mm),单块重达1.5吨,超大跨度46米安装等施工难点问题,进行模拟复盘和计算,在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中选出最优方案。

在项目策划中,针对6号楼空调机位突出外立面1.5米,吊篮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大,且数量达374个之多,项目部集思广益,根据已经成熟的单元板块安装工艺,采取地面组装,设备吊装安装的方案,有效保障了现场施工施工安全。

          幕墙施工措施

在当代建筑领域,幕墙作为建筑的“第二层皮肤”,不仅承担着建筑美学表达的使命,更是建筑节能、安全、耐久性的重要保障。西安天幕以“组织严密、工艺精湛、智慧管控”打造幕墙工程标杆。

1、以精密化组织架构筑牢管理根基组织架构筑牢管理根基

本项目幕墙施工涉及不同厚度、不同颜色玻璃、不同类型幕墙等多专业协同,项目部构建矩阵式管理体系,采用“公司—项目—班组”三级管控模式:公司单位统筹BIM技术整合专业模型和设计深化,项目部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施工班组实行“定岗定责”制。通过每日晨会交底、工序交接单签认、每日碰头协调会等管理措施,实现140人施工团队的无缝协作。此类组织模式可将施工误差率降低30%以上。

2、全周期施工精度控制体系

材料管控,采用项目下单-进场-安装三层管理体系,从型材挤压成型到表面氟碳喷涂全程追踪、从铝板下单到加工、到场、实行逐项落实并可视化。

3、样板引路制度的迭代升级

传统样板段正向交底已升级为“三维样板验证体系”。该项目设立“零缺陷工序样板段”,以1:1实体节点直观展示不同材质交接处的防水处理和整体效果的验收标准,并形成《工艺标准动态手册》指导施工,使批量施工合格率提升至99.2%,强化“一次做对”的工匠精神。

4、工序验收机制

为确保该项目质量优良,项目部严格落实以工序验收为核心的企业品质管理体系。用文化渗透,将品质意识“软植入”至项目部全部成员,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定期开展“质量事故案例剖析”“规范标准实操培训”,将工序验收标准内化为员工本能;实行全链条追溯机制,每道工序验收记录需由操作者、班组长、质检员三方签字,确保责任可追溯;过程数字化留痕,利用水印照片,上传隐蔽工程照片、检测数据,避免人为篡改;建立四级验收体系,班组自检→互检→专检→监理验收→专业机构检测。

5、安全第一要素

高度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摒弃了传统思维的局限,要求电缆必须悬空、电箱必须全面防爆插头,从细节中根治用电隐患的顽疾。

幕墙工程的高标准实施,本质是工业化思维与数字化手段的深度融合。本项目我司高度重视,从组织架构的精密编制、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实施到智能检测设备的深度应用,体现了现代幕墙施工管理已进入“毫米级管控”时代。我们也将通过这种体系化的管理创新,不仅能确保项目的品质跃升,更能推动着整个建筑产业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进化。

当长安的开放基因遇见当代的硬核科技,当“八水”的灵动注入智能幕墙的肌理—中国高新科技创新中心的崛起,不仅是我司与高新科技公司共筑“中国苹果”智能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更是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之都”实力的彰显,也更预示着中国科技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效果图3.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