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9-84185653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员工天地 > 正文
浅谈幕墙管理之安全管理
作者:葛亚飞  更新:2023-07-06 11:55  关注:597

安全施工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追求施工安全,预防安全事故是每一个项目安全管理的要求、责任与使命,并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如何遵循安全管理中的人本原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事故、保证安全施工是摆在项目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遵循企业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系统原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包含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就是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包含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等。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是能够预防的观点。由于预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事故预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第二,对预计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 
     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美国学者海因里希(Heinrich)调查指出:对于跌倒这样的事故,如果反复发生,则存在这样的后果:在330次跌倒中,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或者称为“事故三角形法则”。该法则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事故与伤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个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管理的原因。针对这四个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这三种对策就是所谓的3E原则。
     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
     1、单因素理论。其代表性理论有事故倾向性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和社会环境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研究。1939年Farmer等人提出的事故频发倾向概念。是指个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而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称为事故频发者,他们的存在被认为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1964年海顿等人进一步证明易出事故的个人倾向性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2、事故因果链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41年海因里希提出的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是由五个要素按顺序发展的结果,社会环境和传统、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件是导致事故的连锁原因,就像著名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第一张倒下,就会导致第二、第三直至第五张骨牌依次倒下,最后导致事故和相应的损失。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减少伤害和损失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一理论被奉为安全生产的经典理论。
     3、“4M”理论,该理论将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中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分析,将其归纳为四大因素,即人的因素(Man)、设备的因素(Machine)、作业的因素(Media)和管理的因素(Manage-ment)。按逻辑关系可以将事故连锁反应归纳为“安全管理缺陷”→(产生)→“深层原因”→(引发)→“直接原因”→(导致)→“事故”→(造成)→“伤害”。
     4、多重因素—流行病学理论。1949年葛登提出。该理论认为,工伤事故与流行病的发生相似,与人员、设施及环境条件相关,有一定分布规律,往往集中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它明确承认原因因素间的关系特征,认为事故是由当事人群、环境与媒介(他把其定义为促成事故的能量,即构成事故伤害的来源,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和辐射能等)等三类变量组中某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推动这三类因素的调查、统计与研究。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权威理论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在直接原因的背后,造成“人失误”与“物故障”的往往存在着企业经营者、管理监督者在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然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且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因为发生事故,问题必定是发生事故的人或有关人员不知道、不会做或不去做,而所有这些问题本应该可以通过培训或管理监督来解决。就事故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最重要的是研究管理者能否在事故前采取预防措施。
     事故的群聚效应。在研究了许多事故案例并结合自身现场安全工作的实践,提出了事故的群聚效应的观点,即事故的并发性特点,一个事故必然伴生着另一些事故,一个大的事故会引发一些较小事故的发生,一个大的事故必然隐含在一些小众的事故之中,会在某一时间段集中爆发,密集出现。这应和了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又称为“事故三角形法则”,或者称为1:29:300的事故法则。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上述比率均是调查统计的结果。实际上,这些比率随事故种类、工作环境和调查方法等的不同而不同,它们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事故与伤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也即体现了偶然损失原则。

物的故障频发原因为人的异常操作与物的自然损耗。人的异常操作方面(这其中也可能包含某种情绪的宣泄)一要加强关于机器设备的正确操作的教育培训,让使用者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习惯,二要让使用者知道非正确操作带来的危害性,受到警醒与启迪,指导其正确的操作与方法。物的自然损耗要采取及时检修,排除故障的办法,如经检修仍故障频发的要及时更换新的合格的配套的机器具。
     事故的群聚效应正如大地震必然会伴生一系列小地震一样,是积聚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带来或轻或重的破坏与伤害,从民间俗语也有体现,如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等。   
     从机理上分析,事故会造成受害人与他人的心理阴影、紧张焦虑与恐惧情绪,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加以有效疏导,会使消极情绪漫延累积,直接或间接的带来行为上的主观非主观的行为异常,引发我们不希望看见的负面后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要避免负能量的集聚,必须进行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将工队的自查与项目部的巡查与检查紧密结合,及时发现任何细小的隐患,迅速排除,以免由小隐患转变为中隐患直至大隐患,引发事故。
     因此,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就对工队自身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人的招录开始就要做出预防与筛选,防止招录那一类事故频发者或易发者倾向的工人,从起步上就开始预防。要选取情绪稳定,积极活跃,乐观开朗,并少有或未有发生事故等一类的人员。

在日常施工与生活中,要与工人多接触,多交流,多谈心,多关心其生活家庭,及时了解发现工人生活及思想上遇到困难、问题与矛盾,并加以有效化解、解决与排除,消除不稳定情绪产生的土壤。要重视工人情绪的宣泄,避免因此类问题引起的负面情绪的集聚发酵,在工作中的非正常发泄和非理性行为,造成工作中的行为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永远没有尽头。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我们唯有从预防开始,保持初心,坚守使命,将理论与现场管理有机结合,加强自身修为,加强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方法,探索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管出成效,保工程平安,为工程的顺利建设保驾护航。

 

 

 

                                                                工程部-葛亚飞

                                                                   2023.6.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