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的些许体会
作者:行政部 更新:2016-04-15 13:56 关注:1306
以前在大学时候有一位力学老师,酷爱国学,也会在每次给我们讲完课,花10分钟左右时间讲国学,那个时候只是觉得国学比力学有意思的多,所以也渐渐的喜欢上了国学。在天幕大家庭的两年多时光里,跟何昕老师学国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一路走来,从《弟子规》到《了凡四训》,从《孙子兵法》到《学庸论语》,从家庭到邦国,从兵家到儒家,一部经典接一部经典,生动精彩,严肃却也风趣,朴素却很有力量,教化意义非凡。从个人角度讲也是让我思路开阔,获益颇多。
《弟子规》和《了凡四训》因为开始讲授的时间比较早,没有赶上集体学习而遗憾错过。但体会最深的就是一个“孝”字,大家都知道人世间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孝的概念被越来越淡化。什么是孝?孝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在我看来孝的起点是让父母吃好、穿好,照顾好。孝的终点,就是做出一番业绩,光宗耀祖。这方面,如果不作出一番事业,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做到了孝道。
《孙子兵法》的智慧应用中主张用将重“五德”,即智、信、仁、勇、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商场如战场。管理者作为将帅之才,其综合素质不仅是履行职责的保障,而且对整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现代管理者或者人才也必须具有“五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初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又是一位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何昕老师想通过书本表达的,都是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成就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有老师教导时一起学,没有老师时也可以自修,时常明明德,时刻记得提升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