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当中只要用心对待的时光,不论悲伤还是喜悦,到后来静静的坐下,再回想起来的时候都有可能变为幸福的。就像现在回公司上班一样,每每提起研祥这个字眼都能立马引起我的密切关注。细数一下不戴安全帽已半月有余,半月前每一个吊篮的位置都还那么清楚地记得……
2014年3月26日是个好日子,还清楚的记得那天天气不错,走在去研祥项目的路上,处处春意盎然,百花争艳,樱花仿佛更胜一筹,压倒群花。使人赏心悦目,能带到项目的东西除了手上的这份轮岗调令,大概就剩下这美好的心情了。
调令上的时间为一个月整,不算长但也不短,领导安排轮岗的用意是使新员工了解并熟悉幕墙工艺和施工,已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尽快上手。为了不辜负领导的厚望,三十天显得尤为重要,每一天都提醒自己珍惜。项目经理刚开始也没有安排什么具体的工作,他安排胡工和葛工带我,有什么不懂的就请教他们,并语重心长的告诫,要多跑,多观察,多思考,多请教。除了自己主观上的学习,还有就是每周一、三、五的例会渗透出来的东西让人觉得然受益颇多,施工队,吊篮组遇到的各种问题,项目经理的统一谋划、协调(甲方、监理、总包) ,项目管理人员面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对施工队存在问题的批评整改。虽然这些事情发生在相对简陋的办公室中,虽然开会很多人站的站,坐得坐,甚至站累了两三个人挤一个凳子,但气氛还是很和谐的。
到研祥一定得说说蔡回信经理,还没去项目上之前就听办公室的同事说蔡经理人很好,到研祥的一个月相处经历再回答这个问题才显得更有说服力。去项目上那么久没有看到过他休假过,凡是都亲力亲为,而且事无巨细。其实看看项目上人员年龄组成上,基本都是年轻人,刚毕业的学生居多。所以蔡经理不但是一位领导,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一位父亲的角色,照顾着大家的住宿和一日三餐,很多时候能看到他亲自下厨为大家做饭的身影。工地一家亲,工地一家亲在做饭和吃饭的时候显得淋漓尽致。另外一位老大哥葛亚飞,施工经验相对丰富,很多时候喜欢请教于他,脾气温和,办事稳重,处处彰显长着风范,不怕任何困难,在挪吊篮的那段时间显得非常明显,施工进入后期,土建要在吊篮悬臂下补过梁,要打混凝土,自己的工队要安装的窗框被悬臂挡住无法进行施工,堆放的石材挡住了吊篮配重的移动位置,70个吊篮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段几乎全被移动过,而这些移动的方案都是他自己在移动的同时绞尽脑汁想的,我在帮忙的同时感受的非常深刻,我有一次移动吊篮时不小心擦破了手,而他为之擦破的地方又何止一次呢……
工地上的这些难忘的人和事仿佛使的学习的整个过程更有张力,只是最后在离开研祥工地的时候过于仓促(去外地出差)还没来得和他们还有我的那帮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说声再见的机会……
学习,不仅仅是熟悉工地和施工工艺,更是一种品质的学习,一种精神的学习……
最后用吴总监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勉励一下,“学到的是锻炼学不到的是磨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习一直“在路上”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