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9-84185653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员工天地 > 正文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作者:行政部  更新:2013-03-27 15:24  关注:920

《论语》中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怎么就把命改了?注定的事情,改不了,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

很荣幸,3月23日吴总为我们请到了长安书画院院长何昕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了凡四训》一书的讲解,让我们才有缘了解此书,在此非常感谢何老师的认真讲解以及吴总的一片良苦用心!

《了凡四训》原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感受与心得:

首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被创造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丝毫妄想。后经,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现在社会,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事情太多了,白手起家的事情比比皆是……这正如《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其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再伟大的人,再有声誉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绝大多的过错是能够避免或是改过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则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陋习,重新做人。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烟消云散。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再次,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虚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易经》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我们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所以我们需时刻谨记何老师的教诲“不管你能力有多大,你在什么时候骄傲了,就意味着你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谦虚,我们能放开心胸,接纳他人,赢得更多的机遇;因为谦虚,我们能反躬自省,及时发现陋习,极力改过;因为谦虚,我们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获得更多的青睐和赏识,助力于成功……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只要我们按照上面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我想我们必会思之得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