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9-84185653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员工天地 > 正文
 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作者:行政部  更新:2013-02-05 11:34  关注:1018

有一种习惯叫“光

    

“有一种节约叫光,有一公益叫光,有一种习惯叫光,有一种时尚叫光一起参与“光”!并随手拍下“光”的见证照。——舌尖上的浪是触目惊心的,年全世界在食品上的浪上万亿美元,可足8亿饥饿人口的需求,想想吧。”是我们这周培的主,用自己的身尽力来看、来说这话题,生活上那小小的浪可能在你看来没什,可是你如果把一月、十月、一年的加起来算算那就不知道能救活多少在饥饿中煎熬的人

过这样一部影--《一九四二》,是一性的影,在这场多少人不曾知道的干旱天灾中,河南省3000万人没吃没喝;1000万人逼迫逃荒、流离失所;300多万人客死逃荒的路上,悲惨之极以言表!影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却有着怵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场面:只屏幕上混沌的天下,沙石走、荒草天,逃荒的人群蓬垢面、背筐挑担、拖儿女跌跌撞撞地前行着,伍之大犹如非洲荒原上迁徙求生的斑,黑压压一片不首尾,从眼前艰难,其神望着能到达西活命逃生。知,逃荒路上的们还没死在饥饿中,早已命在日本鬼子的炸下。三个月中,由于日寇机狂轰滥炸,日本鬼子血腥屠,逃荒的人群上演了一幕幕哭天喊地、女、自己,以及人吃人的人…… 看中,我以泪洗面,真不可想象我的民族,我的同胞,曾经经历了多大的苦!在深深感受同胞苦的同,也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舛的年代。懂得了苦,幸福更珍惜的道理! 

影片镜头之一——荒逃的人

“光”,是倡,也是警醒。“一粥一,当思来之不易”,道理虽简单,但年我们还是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其中,有“眼大口小”的生活习惯影响,更有“死要面子”的念意作祟。可以,“舌尖上的中国”,食文化博大精深;“桌上的中国”,健康、理性的食文明,却亟待形成。

  冒着炊烟的厨房,扎小的女孩高:“我有午吃了”……一幅湘西村小学生的画,被制作成公益广告,感了很多人。孩子们对午餐的盼,折射“光”的现实:我国仍有超1亿困人口,“舌尖上的浪”理当再少些,推餐桌文明,需要个人的共同参与。现实的中国基本国情,人任,都警示我,可以有消的自由,但没有浪利。“光”之所以引来广泛共,正因它承代公民的任担当。从个角度看,吃光中餐,不是一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为“光”叫好,也由此深思:拒并不,只需从吃饭开始。少点一道菜,不够时再加;多打一个包,吃不了回家;服务员多些提醒、引,餐多些半份菜、小份菜。从我做起,从在做起,那“菜点少了面子”的气才能扭,那“浪点不算什”的念才能改,餐桌上的文明才能形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