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对于我来说,是踏上新旅程的开始,我成为了天幕的一员,并励志努力的过好每一天,充实自己,让时间的积累丰收在工作中沉积的丰硕果实。
天幕,这个让人感觉温馨的名字,踏入这里,整洁的环境让我感到舒适;上司的直爽性格让我原本拘束的心情得以放松;保洁大姐的辛勤与幽默让我钦佩与愉悦;同事之间的友好让我很快的融入这个大家庭的氛围之中。这一切的感观让我觉得身为天幕人是一种荣幸与自豪。
公司每周六会对员工进行一次培训讨论,从管理化到人性化,从工作技能到为人处事,涉及面广泛。《弟子规》曾是培训的论题之一,其中“余力学文”告诉我们,除了六艺主修的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因此,周六的培训会是必要的,它会让我们受益匪浅。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则告诉我们,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所以,我们应将培训中所学到点点滴滴融汇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它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胡杨精神》是总经理趁着国庆长假去内蒙古额济纳旗旅游后对胡杨林感触而发的作品,附带着一张张真实而壮美的画面,让我们惊叹大自然怎会有如此高深莫测的画工,竟留给我们人类这样独特而丰富的产物。内心疑问又有何种植物能与之相媲美?而在她美丽的外表下,又有着怎样的强大内心?它作为了我们本周六培训的议题之一。
余秋雨曾经赞美过她:“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质,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样象征着祖国千千万万儿女们,牢牢扎根于祖国领土之上,永远顽强的保护着我们祖国母亲,这种情感,是用历史印证过的,从曾经的日本侵略到如今的钓鱼岛事件,我们依旧会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坚守在祖国母亲身旁。
文中写到:“胡杨精神是一种适者生存的意识,没有这种意识就会被自然被淘汰,没有这种适者生存的意识就没有耸立千年的胡杨,更没有肃然起敬的胡杨精神,她那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彻底的改变生存的机能,不留一点点瑕疵,在坚持中不能停息一直向前... ...”这样一句话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每当看到他们在运动场上竭力拼搏,汗如雨下的场面,都让我内心涌出无尽的酸楚,他们虽有着残缺的身体,但却有着与正常人一样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是我们无法感知的,我尊重他们,因为我觉得他们和胡杨一样美,更有着像胡杨一样顽强的精神,那种与命运相抗衡的斗争力,让人钦佩。如果非要举例出与胡杨相媲美的,我觉得那应该就是人类的精神灵魂,那是一个强大的支撑点,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开发,去利用,在语言也无法触及的灵魂里,潜藏着怎样的智慧和力量?残奥运动员们不就用事实告诉我们了吗?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胡杨树,让我们在任何的困境都可以看到希望。
胡杨生长在浩瀚的沙漠中,无垠的茫茫黄沙,在阳光中闪耀着美丽夺目的光彩,迭迭起伏的沙丘,流淌着风的痕迹。可在这如画的地方,却很难听到生命的歌唱。那是一片死一样寂静的地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它依旧年年执着地开着花,它所承受的寂寞之苦,犹如蚕茧化蝶般,它没有任何的怨言,默默的付出,坚持自己的执着,悄无声息的改变,最终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不免对我的人生做起了感叹,曾经我也通过坚持与努力,取得所渴望的。可是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毕业后,社会竞争力强,对于就业问题,自己过多的给自己施加了压力,人的思想健康与身体健康联系紧密,最终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那是一段黑暗的时期,身体的痛苦与内心的煎熬是我人生的低谷,我想那段时期就是对我的一种历练,知晓强大的精神才是带我走出阴霾的力量,同时我体验到了亲情的可贵,我是幸运而幸福的,至少我不寂寞。待身体恢复后,我毅然坚持锻炼,生命在于运动,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这个过程可能是寂寞的,但是我们最终会收获一个可以拼搏的本钱。通过这次的培训课程,让我更加的坚定我的信念,胡杨的适应力以及耐得住寂寞的那颗心,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去学习的,从小事做起,一件平凡的事情,我们每次都可以把它做好,那也是不平凡的,我们应坚持自己的目标,本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以及永不放弃的信念,那么,成功近在咫尺。
铮铮岁月,人生几何?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想起它;当我们遇到麻烦或不顺心时,我们想起它;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依旧想起它。那么,朋友,你感觉到胡杨树正在随风飘动,犹如一只希望之手向你召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