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9-84185653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员工天地 > 正文
听《弟子规》有感
作者:行政部  更新:2012-09-01 15:13  关注:948

宋太祖时期,赵普任中书令,因为年幼时候读书不专一,不用功,在批阅公文时经常遇到困难。于是赵普发奋读书,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学的不是其他书,正是年幼时所读的《论语》,一天晚上宋太祖到赵普家探望,见到赵普在读《论语》,就问:“《论语》是幼儿读物,你怎么还在读呢?”赵普回答说:“年幼时读书,为的只是多认识几个字,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读《论语》为的是探寻治国理政的良方,很不相同。”宋太祖感到诧异而又欣喜的说:“你真把《论语》读懂了啊!”赵普笑说:“只要是一本好书,不同时期拿来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传统文化在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达的现代社会似乎显得有些落伍,格格不入,但近几年掀起的这股学习传统文化的浪潮,使我们这些喜欢赶时髦生活,在网络时代、吃着洋快餐、穿着耐克的时代青年,开始反省自己:现代社会哪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初次拿到《弟子规》一书,看到上面都是孩子插图,汉子上面都标注有拼音,想着是孩子启蒙教育的教材,回去刚好可以给我顽皮的侄女做做教育,第一堂课我们是在富士达公司听的,前来听课的人很多,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讲师是一个满脸笑容的《弟子规》研究与传播者,短短的几十字被他绘声绘色的讲了讲了将近三小时,中间穿插有典故,神话传说,经典视频等等,几次课听下来受益匪浅,觉得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真的是“只要是一本好书,不同时期拿来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李嘉诚不就是靠着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才从一个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拥有数百亿身家、誉满全球的成功商人吗?在如今处处讲求竞争,事事讲求效率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也许并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便丢弃诚信去追求所谓的丰厚利润。然而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