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近有关报道指出,继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东北后,我国大多数城市接连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PM2.5超标甚至检测“爆表”,就连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也笼上一层“灰纱”。雾霾,再次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干净纯粹的空气是否就此离我们越来越远?
笼统称“雾霾”,其实并不准确。所谓“雾”,是在气象条件合适,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而所谓“霾”,则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在空中而形成的浑浊现象。空气不新鲜、平时不敢开窗、少见蓝天白云、有时即使窗外阳光明媚,春风徐徐,但不远处感觉像被一层薄纱笼罩着朦朦胧胧。这虽说也不失为一种朦胧美,但这朦胧美的背后却是环境遭破坏,能见度降低的结果。尤其是近几年,中东部地区每到秋冬,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人们不禁这样调侃:“环保基本靠风刮”。但今年雾霾天气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雾霾天气“历史纪录”。
治理雾霾不轻松,首当其冲找原因。今年雾霾天气增多,不仅因为降水日数减少,还跟特定大气环流有关系。但据专家们介绍,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的根本原因,其中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各类污染气体排放、重化工生产污染等……化石能源消费逐年增加,大气污染物排放也随之水涨船高,最终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形成雾霾天气。换种说法,雾霾并不是什么自然现象,而是人为因素。
雾霾对我们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从长远来讲,搞好环境保护,减少烟尘废气污染,清洁空气势在必行。自然界的大风只能吹走一时的雾霾,而吹不走“根本”性的雾霾。治本之策是吹起“节能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英国伦敦、日本大阪都一度遭遇过严重雾霾天气,甚至被冠以“雾都”的帽子。目前,这两个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获得认可,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在各个领域推广节能,减少了污染气体排放。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吹起“节能风”的重头戏。现在很多地方,林立的工业烟囱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大气排放着污染物,其中不乏水泥、钢铁等高能耗且产能过剩企业的身影。淘汰落后产能,能够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应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新能源发展,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石能源使用量;充分利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减少废弃气体的排放。
吹起治霾“节能风”离不开创新管理体制,尤其是注重地区之间的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显示,大气在流动扩散的过程中,跨区域污染已经成为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比如北京PM2.5气体的产生大约有30%—40%来自跨区域污染。因此,在各地单兵作战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地区之间的协作控制机制,分享防控经验,共同加强措施的有效性,形成预防和治理的合力。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吹起驱走雾霾的“节能风”,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有关专家建议政府抓紧修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关停部分高排放的企业,限制私家车,制定相关措施,治理排污企业,加大对排放不合格车辆的处罚力度。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引导居民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比如,大力发展地铁、公共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让居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刚性需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措施虽说是政府的事,但做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应该自觉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观念,全民动手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根治雾霾天气。
作为天幕公司,一个从事建筑装饰的企业,我们也将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为大家创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园作出贡献,我公司坚持以“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的先进理念引入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节能低碳”的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在工程材料选择上我们尽可能选择环保,无污染的建筑材料提供给建设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文明施工,减压减排减污染。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多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为环保出一份力。比如,出门少开车、多坐公交,偶尔步行也不失为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污染气体的排放量有效控制,雾霾天气自然会少很多,蓝天才能离我们更近。
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让天更蓝,让空气更清新,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告别雾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